隨筆| 觀察金錢與自己的關係

by Kelly Guo
622 views

金錢,一個極端的中性物。它是人們的共識,它也能幫助我們自己更認識自己或他人。很喜歡「致富心態」提到的,我們對理財、金錢的價值觀,跟我們出生、時代有高度相關。

金錢的錨點在我們小時候,看見聽見的很有關係,跟你爸媽用錢的態度、賺錢的方式、當時時代是否有大蕭條、或是金錢淹腳目,在你開始有記憶後,價值觀往往都不是自己能主動選擇的。

因此在成人後,我們跟金錢養成的關係,揮霍、節省、渴望、害怕、貪婪的程度早已定型,但我們可能覺得誰不愛錢呢,錢就是越多越好,但人人面對錢的態度卻有很多的面相,它影響了我們人生的選擇、伴侶的選擇、快樂的程度。

我承認我是很愛錢的人,但生長在這個資本主義中,萬物都與金錢有關,愛不愛錢是個假議題,我想觀察的是,我是如何獲取金錢,並是如何花費金錢的?在從而觀察,這樣的我是不是被金錢絆住了?如果沒有這個變因,我的人生會有什麼改變嗎?

 

練習

提問自己幾個跟金錢有關的問題,會發現自己的對於物質的價值觀,也能對自己的消費行為感到安心。

 

我是因為興趣工作?還是因為金錢工作?

最初是覺得有趣工作,但後期覺得不有趣了,就感覺為了金錢工作,希望未來能夠為了興趣工作,需要先累積財富,同時也希望工作能慢慢得成為興趣,找到能發揮所長的地方。

 

我是怎麼花費金錢?

平常以日常所需為主,如果要購買額外商品會思考是否有必要,通常會網路上比價一下,若果是常態消費品,通常不會買最貴的,因為覺得常態消費品通常被品牌包裝過。若功能上沒有差異太大,就不會購買最貴的。

 

什麼時候花錢比較乾脆?

最容易花的錢就是飲料錢,大腦真的會把有味道的茶當作是小確幸,很容易嘴饞。 像是高單價的商品像是3C或是生財工具,會買最喜歡的品牌,再從裡面挑出適合自己的規格。書籍也買得買乾脆的。

 

希望未來跟金錢的關係是?

能用金錢支持自己喜歡的理念的品牌,能一次購買最喜歡的品牌,且單價較高的商品,不用比價。

 

評估自己跟金錢的關係?

我把錢當作是能穩定未來生活的一種物質,我認為有資產會讓未來生活比較輕鬆。 希望能再年輕時候除了必須要花費的錢以外,都能投入資產裡。但在軟性的投資,像是學習、書籍,我是比較不會省錢,可能也是因為費用不高。 整體的花費方式還是偏向謹慎,但會把該買的東西都買好,如果購買了一項東西,可以使用很久,我也會覺得是一種投資省錢的方式,不要只看當下物品牌價值,要看長遠性。

對環境如果有環保的效果,心情也會變得很好。 因為擔心工作不穩定或是投資動盪,不敢有太大筆的消費,也會想一下消費是否有必要性。 但還是有消費比較多的地方,像是可以讓生活變得比較簡單的工具我是會購買的,因為時間也是金錢的一部分。

 

把金錢放在哪裡,也是自己重視什麼的一種鏡射。

錢本身是沒有意義的,意義是在交易的時候發生的,交易產生共識,也顯化自己的信念。

錢能帶來安全,但如果金錢沒有流動性,沒有交換價值,其實就沒有意義了。

花錢,你是為了買到什麼呢?

我希望我花錢能買到時間跟健康。

因此在平常的生活也要多注意,難道時間跟健康一定要金錢買得到嗎?是不是可以用別的方式獲取呢?而不是辛苦賺錢去購買其實自己就能產製的東西了!

找時間觀察自己跟物質的關係,有沒有哪裡浪費了?或是過度了?

也會發現自己本末倒置的地方唷

0 留言

你可能也會喜歡...

留下你的想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