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要提高自己的生產力?
不想再每件事都做一點,最後一點成效也沒有,反怪自己真的沒有「生產力」。《最有生產力的一年》作者帶你一步一步練習,走向高生產力的過程。
這本書是一本我覺得值得一翻再翻的書籍,就像你的生產力教練一樣,偶爾翻開就能提醒自己。
想提高生產力:找一個有生產力的人,培養跟他一樣的習慣就對了!作者用了一年的生產力實驗,親力親為的記錄如何提高生產力。
15項我認為書中最重要的筆記:
提高生產力,最重要的事:深入探索自己想要提高生產力的原因
- 每個月常常驀然回首,都覺得不知道時間花在哪裡
- 更有效率的學習,不管是閱讀心理學、寫作、提升語言能力
- 珍惜所剩的時間,31.6歲了,希望能好好利用剩青壯年時期的時間
學習自:先吃了那隻青蛙
- 列出一份你應做的工作清單,每天只能做一項,你會怎麼選擇?
- 如果只能在選兩項會是哪兩個項目?這三項工作占你所有工作百分之二十,卻帶給你百分之八十的價值。
三大重點法則:(可以分工作、私人)
- 列出今年的三大重點事項
- 每月:關鍵KPI
- 每週:可以每週日檢視
- 每日:開始一週之前,寫下當日的三大重點
自己的黃金時間:
- 盡量不做讓自己體力消耗的事情(垃圾食物、含糖飲料、咖啡、酒精)
- 早上大腦前額葉皮質prefrontal cortex 是最活躍的,如果有需動腦或是創意的工作可以在這時候做
不要把責任都給那個「未來的自己」
寫一封信給未來的自己,可以是一年後。不要把工作交給未來的自己做,反而應該要立刻去執行。
- 大腦前額葉(邏輯/調節) vs. 邊緣系統(直覺/享樂),訓練自己的大腦前額葉,不要被邊緣系統打倒!
最重要的事情,花更少的時間做,不要給自己可以拖延的可能性
- 設定一個假的截止期限,會驅使你在縮短的工時裡,投注更多精力和專注力
- 給必須做的事情,一個開始,可以不用那麼長時間,試圖縮短這個時間讓大腦願意去做,培養自己的專注力肌肉
把重要的事情,放在自己的黃金時段。
唯獨你在釐清「你要完成什麼工作」、「你一天有多少精力和注意力」再來談時間管理,才不會本末倒置
大量刪除「低回報產出」、「容易採收的果實」
- 反覆招開的低回報會議
- 低回報的電話、社交媒體的「生產力上隱」
未能善用你時間、特殊才能或技巧的任務和計畫 那些你貢獻有限、卻佔用你大量時間的任務和計畫
設定限制的例子
- 每天只安排三次完整的三十分鐘時間,集中處理電子郵件。
- 限制自己每天只能查看五次社交媒體。
- 把類似的工作集中在一起,如此便不需花費太多注意力在其上(例如:一次打完所有要講的電話)。
- 限制自己每天只能開啟五個新的即時對話。
- 唯有當我有時間、專注力和精力應付任何臨時出現的事情時,才會查看新郵件。
善用外包
你的時間可以換算多少的時薪?有沒有可能請另一個人幫你處理,讓你賺更多錢或是注意力?
🔥 你的字典裡最具產生力的一個字「No 不」
GregMcKeown著作《少,但是更好》(Essentialism)裡·主張人們應該刻意少做。我問葛瑞格為何他的書會這麼多人看,他表示:「因為每個人都過得很辛苦。」
他接著說:「人們在職場和家庭裡都感覺太緊繃了;人們感到忙碌卻缺乏生產力;人們總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煩心分神。」
人們不斷努力做更多的事情,卻不是做正確的事情,因此導致更大的壓力、更糟的工作品質,以及更低的生產力。要解決這樣的問題,你必須把焦點放在工作和生活裡最重要的任務上面。
拒絕「非本質認識」nonessential。
不應該只消除或具做無意義的任務,我們也應該要消除生活及工作中許多「還算不錯」的任務,
佔用我們的寶貴時間。
清空腦袋
不要佔用你的短期記憶體,讓短期記憶體放在重要的思考或是學習上。 大腦騰出空間才能發會他原有的功能:形成新思維、觀念,連接零星點。
- 把心中想要做的事情轉化出來,當你要找他們時,不必再讓費CPU轉動大腦。
- 把約會和會議記在行事曆上,不用佔用記憶體。
- 把想買的東西寫下來。
定期撰寫自己的「熱點」清單
- 把所有想做的事情都提取出來
- 花時間思考你人生有哪七個領域。
- 定時檢視你的清單,看有沒有哪些需要改進的。找到平衡。
習慣=提示+例行程序+獎勵
舉例: 讀英文的習慣=收電子信+每天都閱讀medium寄來的一篇文章+買飲料
好書分享:最有生產力的一年
TAAZE讀冊生活購買連結